1938年8月,正当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进行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林伯渠急忙给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许光达发了一封紧急电报。电报内容令许光达震惊——一名叫邹靖华的农村妇女到西安办事处自称是许光达的妻子,声称他们结婚仅10天后便失去了联系,之后再也没见过面亚晶金融,而她此行的目的,是想打听丈夫的下落。
许光达看到电报后,脸上不禁露出了惊愕。他心里清楚,自己确实有个叫邹靖华的妻子,而自从那次离别以来,整整十年没有音信。究竟这个妇女是不是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呢?故事得从他们的过往说起。
许光达出生于1908年,家在长沙的一个贫苦农家。年幼时,母亲因病去世,家中七个孩子只能由父亲一人抚养。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许光达从七岁起就开始在村里的地主家放牛为生。在放牛时,他常常偷偷溜到附近的私塾,站在窗外听先生讲课。有一次,因饥寒交迫,许光达在窗外晕倒了。私塾老师邹希鲁发现后,赶紧把他抱进屋里给他取暖,救了他一命。
展开剩余84%邹希鲁对这个贫困又好学的孩子心生怜悯,不仅让他进入课堂,还不时用自己积攒下的钱接济他。正是有了邹希鲁的帮助,许光达才有机会进入长沙的师范学校学习,而邹希鲁也被聘为该校教师。这对师生因缘深厚,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再次团聚。
在这里,许光达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的进步青年。1925年,在学校师长的推荐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严厉打压共产党人。面对困境,许光达始终坚守信念,他在纸上写下“绝不退党”四个字,鼓励自己继续奋斗。
不久,南昌起义爆发,许光达接到前往南昌的指令,但因路途遥远,他未能及时与起义军会合。幸运的是,许光达在宁都追上了起义军,投入了战斗。
然而,一次狙击战中,许光达受伤并掉队,暂时被迫留在一个农民家中养伤。正当他伤愈准备与队伍汇合时,得知起义军已被敌人打散,许光达心情沉重,茫然无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他决定回家探望年迈的父亲。
见到久别的儿子,许父十分激动,但也非常担心他继续参加革命可能遭遇危险,于是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希望通过婚姻让他放弃革命。许父为许光达介绍的女子,正是许光达的恩师邹希鲁的女儿——邹靖华。
邹希鲁也很满意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得意门生。面对父亲和老师的双重压力,许光达答应了这门婚事。
结婚后的日子里,许光达和邹靖华过得平静幸福,但他心中始终没有放弃革命事业。很快,他便联系了一些老朋友,共同策划继续投身革命。然而,一名朋友在酒宴中不慎泄露了他们的身份,很快被长沙警备司令部抓获,经过严刑拷打,吐露了许光达等人的藏匿地点。
消息传出后,司令部立即派兵抓捕许光达。许光达的姐夫刚好在警备司令部任职,得知消息后迅速派人通知许光达。邹靖华听到这一消息后,惊愕地问:“你是共产党员?”许光达点头答道:“是的,时间紧急,我必须走,你照顾好自己。”
十天的新婚生活就这样戛然而止,许光达告别了妻子,踏上了逃亡之路。从此,夫妻二人便失去了联系,整整十年没有见面。
许光达逃脱追捕后,先后辗转清河、无锡、上海等地,最终通过一位学兵团的朋友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在随后的革命中多次负伤,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邹靖华则过得同样艰难。她被当局当作革命分子的妻子,不仅被捆在车上游街示众,脖子上还挂着“共产婆”的牌子。但她始终没有泄露丈夫的下落,最终反动派无计可施,放弃了对她的追捕。
后来,邹靖华在父亲的帮助下进入了一所女子学校学习,但无论走到哪里,心中始终无法忘记丈夫的身影。
抗日战争爆发后,邹靖华得知有人可以帮助她进入延安,她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她知道,丈夫许光达也在那个革命队伍中,她希望能在延安找到他。
在西安街头,邹靖华无意间走进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遇到了林伯渠,才发生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许光达收到林伯渠的电报后,心情激动不已,立刻回复,要求将邹靖华送到延安与自己见面。
最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园里,许光达和邹靖华这对失散十年的夫妻终于团聚。他们紧紧相拥,泪水在脸颊上滑落,彼此之间的喜悦难以言表。
建国后,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常常带着妻子邹靖华出席各种党内外交活动。邹靖华常因自己打扮朴素而担心给丈夫丢脸,但许光达始终认为,失而复得的妻子是世上最美的人。
发布于:天津市顺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